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杭州搬家小事迹大爱 “那一刻,我只想接住她”

看到有人坠楼,他飞奔过去徒手接人,人被救下,自己却受重伤。3月30日,这位来自安徽亳州、名叫蒋承仁的英雄,感动了很多人。

3月30日上午8时多,蒋承仁像往常一样,来到艮园小区收废品。近10时,他路过5幢楼下的“群利杂货店”,走进去买包烟;还想给老家的母亲打个电话。

女子坠楼

他马上扑过去接

艮园5幢位于整个小区的中心区域,很安静,附近人不多。“群利杂货店”位于这一幢的1楼,紧挨着事发现场。老板陈培良目睹了事情的全部经过。

“当时外面闹哄哄的,好像有人在吵架。不知谁叫了一声,蒋承仁就冲了出去。几秒钟后,就听到‘轰’地一声巨响。”待陈培良跑出店门,只看到地上躺了两个人。“其中一个是女的,另一个就是蒋承仁,已经动弹不得了。”后来陈培良才知道,蒋承仁是想徒手接住坠楼女子才受伤的。

3月30日下午,记者在红会医院见到了现年53岁的蒋承仁。他鼻子里插着软管,靠在床上,看起来精神不错,只是讲话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摸摸后脑勺,“还有点疼”。

“我马上伸出手想接住她。谁知道她掉到自行车库时被遮阳棚挡了一下,变了方向。”蒋承仁刚想转向去接,女子已重重地砸在了他左侧胸口……

等他清醒的时候,发现自己躺在地上,嘴里有血,后脑勺很疼,爬不起来。边上居民早就打了120,救护车很快将两人送往红会医院。

坠楼的女子姓刘,30多岁,河南人。此刻她就躺在蒋承仁隔壁的床位上。她的姐姐刘女士说,最近她可能在和男朋友闹不和,精神不太好。刘女士家人对蒋承仁千恩万谢,主动要求承担他一半的医药费。蒋承仁不好意思地笑笑说:“人没事就好!”

旁人都说

蒋承仁和气爱帮忙

为什么陈培良就那么坚信,蒋承仁一定会去接?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

把房子租给蒋承仁的李爱芬说起他也竖起大拇指。“我记得他是2014年8月份搬到我们这里的。来的时候就跟我保证,说自己虽然是个收废品的,但叫我放心,他的废品当天都会卖掉,不会堆到我们楼底下。包括他自己门前的卫生,他也很注意的,自己搞得干干净净。”

艮园的居民们对蒋承仁更熟悉。5幢2单元的陈师傅说,在小区所有收破烂的人里,他最信任的就是蒋承仁了。因为他守信用,从来都不短斤少两。“他称过的,说5元就5元,说10元就10元,大家都相信他。”

陈师傅还记得,有一次他卖了很多废纸板,一共5元钱。蒋承仁当天没有零钱找不开,就先欠着。结果一过大半个月,陈师傅已经完全把这事情给忘记了,想不到蒋承仁特地来找他,把5块钱还给了他。

陈彬是艮园的社区主任,8年前到艮园社区,蒋承仁就已经在社区转悠着收废品了。

“蒋承仁口碑很好,特别肯帮忙。他帮忙搭把手的事很多,基本都是小事,具体对应到哪个人哪个时间点,说不上来,但有一件事印象深刻。”

有一年冬天,一位老人找到社区,说家里瘫痪在床的老父亲生病了,得去趟医院,但老父亲80来岁,子女也有60来岁,怎么把老人从7楼挪到一楼是个问题。

那时候陈彬刚好有事出去了,社区里基本是女同志,都不知道该怎么办,“他们打电话找我,我想了半天,出了个主意。就是找蒋承仁,让他把老人从7楼背下来。没想到刚一说,他就答应了!”

常年瘫痪的老人,身上往往有股味道,隔老远就能闻到,但蒋承仁丝毫没有嫌弃,“没有说什么话,利索地背起老人就下楼,把老人放到轮椅上,还仔细把老人的腿放好。”陈彬说。陪着蒋承仁一块去的社工感动坏了,回到社区后,一字一句地讲给大家听,“蒋承仁真是好。这要是换了别人,估计给钱也不肯干!”

蒋承仁租住地对面,是家小炒店,店老板小潘偶尔会和蒋承仁聊天,知道蒋承仁救了人,小潘说一点都不意外,“你要是和他聊聊天,肯定也是这想法!”

小炒店忙的时候,蒋承仁也会搭把手,“帮忙端个菜什么的。”小潘说,“而且从来没有说搭把手,就要我念着他的好。”

“我们也没什么特别的事,要他帮忙的。”小潘说,“但他言语里透着和气和关心,我们都能感受到!”

终于要圆一个20多年的梦了。

家住古墩路金田花园的魏美英老人很兴奋,翻箱倒柜取出多年未穿的棕色棉马褂套上,头发也梳得一丝不乱,拾掇得很精神。

今年已95岁的她,20多年没出过远门。29日上午,她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伴下,要去小时候常去的地方转一转,找回童年的回忆。

府新社区租了一辆7人座商务车,几名社区工作人员、社区诊所的医生小郑一路陪同老人。

一路上,老人不停地念叨着,面色红润,兴奋得像个孩子。

第一站,环城东路5-11号,浙江省邮务管理局旧址。

“我的爷爷和父亲都曾在这里工作,这是我从小玩耍的地方。”

隔着车窗,魏奶奶望见一座红色墙面的古朴建筑时,喊出声来,“就这了,外立面跟小时候一模一样。”

在社工小蒋的搀扶下,老人蹒跚着走近邮局的朱漆大门前,抬起拐杖一指,“这房子是英国人造的,那时候就有暖气了,常跟小伙伴绕着房子奔跑、打闹。”

站在这里,魏奶奶还开心地和大家分享她的成长片段。

“我家就住在清泰门一带,小时候,和小姐妹还冒险穿过城站的铁轨。”

“当时,自己算大户人家,一直帮大姐家做生意,直到28岁才结婚。”

吴山广场一带,也是魏奶奶一再要求去的地方。

她曾在河坊街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读过书,年轻时也经常和家人来逛街。这一带已经大变样了,但老人对一些地方记忆深刻。

“那里以前有个酒家,里面的奥灶面便宜得很,才18个铜板一碗。”坐在轮椅上的魏老太,指着岳王路花鸟市场说。

河坊街里小巷子很多,很多杭州人有时也很难完全记清,但对魏老太来说,这不是什么难事。在玐蜡子巷,“这个巷子是通往城隍山的,我小女儿以前在这里住过。”

在河坊街与南宋御街的交叉口,有一家百年老字号“王润兴酒楼”,魏奶奶曾和老伴在这里吃过饭,站在酒楼门口,想起和老伴的种种往事,老人脸上泛出了点点红晕,“这里的菜很好,就是比以前价格稍微贵了点。”她说。

在河坊街上走了一圈,已临近中午。社工和魏老太在附近的羊汤饭店用餐。服务员端了一份羊肉上来,魏老太拉住服务员,认真嘱咐他上一点好菜,“要是好吃,我们下次还来。”

后记  为何为老人  组织这次圆梦之行?

府新社区书记王燕说,社区助老员每周都会定时上门陪老人聊聊天,整理家务。一次,工作人员听到老人不停地说着过去的事,无限怀念年轻时待过的地方。老人虽然有两个女儿,但也都70多岁了,行动不便。于是,社区决定帮她圆梦,带老人重温年轻岁月。

老人一路上的笑声,让王燕很有感触。她说:“现在很多高龄老人家里条件都不差,但子孙辈工作都很忙,老人内心是很孤独的,很需要陪伴。对于我们社区来说,带他们来这些心心念念的老地方看看,也能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少一点遗憾。”

突然变成黄色,又突然变成灰色,有网友担忧,刷来刷去,可以这么任性吗?不需要审批或者报备吗?

昨天,新新饭店负责人也承认,两次“刷新”之前,他们并没有向有关部门报备。

据了解,2004年,秋水山庄被列为杭州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点。虽然文保点的级别比文保单位低一点,但是如果要“动”它,程序都是一样的,只是要求会有所差异。

景区的文保单位或文保点如果要改动,无论大小,第一步,必须进行行政上报。像秋水山庄如果要改动,应该上报杭州市园文局。

而改动有大有小,上报程序也不同,分几个等级。小改动,是最低等级,属于日常维护,比如粉刷层剥落、小面积翻漏、上砖瓦等等,那就要到文物处备个案。大改动,就要复杂一点,需要等行政审批,比如,大型维修。还有一种例外,如果遇到天气异常,台风什么的出现了危险,来不及等流程批下来,可以采取边维修边上报审批方案。

文保所的工作人员认为,从文保的角度,也就是日常监管的角度看,不能改变原色,原来是白墙,还得是白墙,而且要用原材质原色泽进行修补。“从文物保护的角度看,他们并没有到我们这边进行报备。”市园文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。

秋水山庄门头

老底子到底什么颜色

秋水山庄的门头到底是什么颜色的?

钱报记者昨天去杭州市档案馆查询。很遗憾,档案馆也没有保留当年的老照片。

那文字记载呢?史量才的好友,一位著名的专栏作家,曾经这样描绘当年的秋水山庄,他说:“上了船埠,便见那山庄横在英式铁门的格条间,里面有着热烈的生之气息,其情灼人。”如今的英式铁门的格条间,依然如旧。只是这门头的颜色,似乎成了谜一般的色彩。

杭州老建筑研究者仲向平,堪称杭州的“活地图”、“老房子”专家。他告诉钱报记者,秋水山庄门头最早的底色,到底是黄色还是青灰色,谁都不知道。不过,他觉得,最初的底色,青砖色、青灰色的可能性更大,底色是黑色或者淡灰色。这应该也是比较符合大家的审美。